《邵江海》创新历程研讨会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颁…
《邵江海》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研…
《邵江海》引起全国广泛的关注
《邵江海》主创人员参加2007年中…
《邵江海》主创人员参加2007年中…
《邵江海》主演郑惠兵赴京出席中…
《邵江海》主演郑惠兵赴京出席中…
《邵江海》作者曾学文出席中宣部…
1999年新加坡演出盛况
2001年厦门歌仔戏剧团演员赴台湾…
2004年赴新家坡演出
2004年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闭幕…

剧种介绍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剧团概况 > 剧种介绍
  歌仔戏以流传在福建省、台湾省的闽南民间音乐“歌仔”为基础,吸收了车鼓、采茶等闽南民间歌舞形成发展起来的。它是我国三百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,唯一根在大陆而形成于台湾,由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作和培育的地方剧种。它的孕育形成,是闽南人在台湾播种同根文明的历史写证。 20世纪初,歌仔戏在台湾产生后很快风靡全岛,并迅速传回福建闽南。在两岸艺人不断地创造丰富下,歌仔戏在台湾和闽南迅速地发展、成熟、壮大。

  20世纪40年代,厦门都马剧团赴台湾演出,将歌仔戏一代宗师邵江海创作的“杂碎调”带到台湾,台湾百姓称之为“都马调”,并广泛流传。 

  歌仔戏音乐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,歌多白少,曲调质朴动人,易于传唱;歌词多为民间语汇,通俗生动。主要的曲调有:“七字调”、“杂碎调”、“哭调”、“杂念调”等。主要乐器有壳子弦、六角弦、大广弦、月琴、台湾笛、鸭母笛等。

  闽南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歌仔戏,至今不过百年,在海峡两岸数代艺人的培育下,共呈芬芳。歌仔戏抒写了海峡两岸可歌可泣的艺术交流史,成为海峡两岸人民沟通的桥梁。

电话:0592—2103673 0592—2022073   传真:0592—2961726   地址:厦门市集美区桐林一路35号闽南戏曲艺术中心五楼

版权所有: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   闽ICP备17006216号-1   技术支持:35互联